大型圓餅類鍛造件的工藝一般包括以下步驟:
備料
材料選擇:根據大型圓餅類鍛造件的使用要求和性能特點,選擇合適的材料,如碳鋼、合金鋼等。對于承受高載荷、高磨損的圓餅類鍛件,可能會選用合金鋼;而對于一些一般性的應用,碳鋼可能就能夠滿足要求。
檢驗質量:對采購的原材料進行嚴格的檢驗,包括化學成分分析、力學性能測試、金相組織檢查等,確保材料質量符合鍛造要求。
坯料準備:根據鍛造件的尺寸和重量,將原材料切割成合適尺寸的坯料。對于大型圓餅類鍛造件,坯料通常為鋼錠或大型鋼坯。
加熱
加熱方式:選擇合適的加熱設備,如燃氣加熱爐、電阻加熱爐等。燃氣加熱爐具有加熱速度快、成本相對較低的優點;電阻加熱爐則具有溫度控制準確、加熱均勻的特點。
加熱溫度:根據材料的種類和特性,確定合理的加熱溫度范圍。一般來說,碳鋼的加熱溫度在1050℃-1250℃之間,合金鋼的加熱溫度在1000℃-1150℃之間。
保溫時間:確保坯料在加熱過程中有足夠的保溫時間,使材料內部的組織充分均勻化,為后續的鍛造變形做好準備。保溫時間根據坯料的尺寸和加熱設備的功率等因素來確定,一般在2小時-6小時之間。
鍛造
自由鍛
鐓粗:將加熱后的坯料放在鍛造設備上,通過錘擊或壓力作用,使坯料高度減小、橫截面增大,改善材料的內部組織,為后續的成形工序創造條件。
拔長:采用合適的砧子,對坯料進行拔長操作,使坯料的長度增加、橫截面減小,進一步破碎材料內部的粗大晶粒,提高材料的力學性能。
滾圓:使用滾圓工具或在鍛造設備上通過特定的操作,將坯料滾壓成圓形,保證圓餅類鍛造件的外徑尺寸和圓度要求。
壓窩:對于一些厚圓餅類鍛件,可能需要進行壓窩操作,在鍛件的中心部位壓出一個凹坑,以進一步增強壓實鍛透效果,防止熱態組織遺傳及產生粗晶、混晶。
模鍛
模具設計與制造:根據大型圓餅類鍛造件的形狀和尺寸,設計并制造專用的鍛造模具。模具的精度和質量直接影響鍛造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。
模鍛成形:將加熱后的坯料放入模具型腔內,通過鍛造設備施加壓力,使坯料在模具的約束下發生塑性變形,形成與模具型腔形狀一致的圓餅類鍛造件。
冷卻
空冷:對于一些對冷卻速度要求不高的圓餅類鍛造件,可以采用空冷的方式,即將鍛造后的鍛件放在空氣中自然冷卻。空冷的冷卻速度相對較慢,能夠使鍛件內部的組織充分轉變,減少內應力。
風冷:通過風扇或鼓風機等設備,向鍛件表面吹送冷空氣,加快鍛件的冷卻速度。風冷適用于一些需要較快冷卻速度,但又不能采用水冷等強制冷卻方式的情況。
水冷:對于一些對硬度和強度要求較高的圓餅類鍛造件,可以采用水冷的方式。但水冷的冷卻速度較快,容易使鍛件產生較大的內應力,甚至可能導致鍛件開裂,因此需要嚴格控制水冷的時間和水溫。
后續處理
熱處理:根據鍛件的性能要求,進行相應的熱處理工藝,如淬火、回火、正火等。通過熱處理可以進一步改善鍛件的組織結構,提高其力學性能。
表面處理:采用噴丸、拋丸等方法,去除鍛件表面的氧化皮和毛刺,提高鍛件的表面質量。還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電鍍、磷化等表面處理工藝,增強鍛件的耐腐蝕性和耐磨性。
質量檢驗:采用超聲波檢測、磁粉檢測、射線檢測等無損檢測方法,對鍛件內部進行檢測,檢查是否存在裂紋、氣孔、夾雜等缺陷。同時,對鍛件的尺寸、形狀、硬度等指標進行檢測,確保鍛件符合設計要求。
|